2024年9月10日至12日🧷,富达平台青年副研究员马莹老师👱🏻♂️、青年副研究员张沛康老师和23级研究生陈轩宇参加2024世界教育研究协会(World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和英国教育研究协会(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年会🌙,并在会上分享了学术研究成果👩🏽💼。
在题为“Developing essential skills and feedback for university students”的分论坛上🌞,马莹老师分享了关于中国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如何在初职找寻中发挥主体性的研究🤌🏻🤚🏼。基于疫情前后收集的两批质性数据,借助Margaret Archer提出的反身性(reflexivity)理论🏨,研究发现了中国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四种主导性主体性模式,即升迁导向、稳定导向👨🏻🦽➡️、共识导向与价值导向模式,并分析了各模式下的毕业生凸显的求职决策和行为特征,以及面临的独特挑战。在本次分享中,马莹老师尤其着重探讨了该研究可能对高等教育机构面向学生开展的生涯发展指导和服务带来的启示,认为在目前主流主要基于经济学和心理学基础的各项实践外,还应格外注重对学生“社会学想象力”的培养👳♂️,使其获得将时代趋势、结构变迁和个体发展联通、结合起来的心智品质和行动智慧。来自英国🧑🏽⚕️、德国👩🏻🦽➡️、俄罗斯🛀🏼👩🏼🎨、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听众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分享了各地方在大学生生涯服务方面的新实践和新观念。
在题为“Intersection of Educ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sights and Implications”的分论坛上♉️,张沛康老师分享了关于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对高校毕业生自动化替代风险的影响的研究。该研究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和智联招聘广告文本大数据💆🏿♀️🕵🏽♀️,测算出中国工作岗位的自动化替代率指标,然后通过队列双重差分法,发现新高考改革下的“取消文理分科”降低了高校毕业生的自动化替代风险🧑🏻🎄,并围绕职场能力、操作技能和工作风格三方面探讨了影响机制。
在题为“Enhancing Literacy: Insight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的大会平行分论坛上,23级研究生陈轩宇汇报了题为《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对二语学习成绩的影响机制研究》(Research on Influence Mechanism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Behaviors o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的研究🐠。该研究基于Pintrich提出的自我调节学习模型中四个阶段(预见/计划/激活💆🏽✏️、监控、控制、反思)下的六个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包括目标设定🏄🏽♀️、任务策略、时间管理🧘🏿♂️、寻求帮助🔜、环境构建👉、自我评价,同时纳入语言基础作为条件变量。研究发现高水平在线二语学习成绩呈现出三种实现组态(语言—策略型♚、语言—探究型、自主管理型)🥷🏻🩹,中低水平在线二语学习成绩呈现出两种实现组态(目标—自我管理缺失型👨💼、策略—自我认知缺失型)。本次分享重点围绕自我调节学习中寻求帮助,自我评价与环境构建等行为策略展开,为未来在线二语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提供启示与建议🙋🏿♂️。
参会人员简介
马莹,青年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研究方向包括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学和国际比较教育。
张沛康,青年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教育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经济学(季刊)》《统计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等国内外期刊🧎🏻♀️➡️🧑🚒。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陈轩宇,富达平台23级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硕士研究生。